今天得知了班上孩子涉及未成年性行為事件,
我真不知道要用什麼法律名詞來陳述這個個案。
每個人藏在表面之下的心事經歷,
我們又能用從多少的外顯行為去知悉?
但紙是包不住火,
而每個人的言行必其來有自。
這個孩子在我眼中雖沒有自信卻乖巧熱心,
但不知怎麼卻容易暴躁、憤怒。
一直以來,我將之歸因於家庭不睦造成,
今天事情被揭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段時間,
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內心藏了多少心事。
長達半年,她必須忍受沒有人可以講訴的處境,
或許一開始是兩情相悅的私密情愛,
多少綺想與初嘗滋味無法言傳也不能容於社會主流判斷。
後來轉為分手,接下來卻承受男方到處講說的話柄。
這一切在檯面下隱流,
我每天看著她,有時覺得她最近成長了不少,
有時覺得她過度熱心老樣子不改。
但今天,好像潛伏的引信被挑出,然後引爆一顆或許在當今社會一點也不足道的未成年性行為小炸彈。
我卻忍不住想為她流淚。
為什麼她需要那麼壓抑過日子,她嘗試了一件並沒有傷害人卻不見容於法律的事情,
然後經歷這件事不斷的後續發酵。
我想,所有的大人都讓她覺得不被支持,
但是最重要他人的態度決定這個孩子看待自己的態度。
後來,我和負責處理該事的組長以及孩子的媽媽也花很多時間在討論如何讓爸爸知道比較好。
換個角度來說,大人怎麼看待、怎麼教育孩子,實在太重要了。
溫暖而穩定的家長一定讓這件事不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和傷害,
但缺乏理性或太重面子的父親,或許這個女孩子會無法在那個小地方抬頭了,
而這個回憶如何影響她後半生的戀愛、擇偶等這些對人生太重要的事
都不一定能保證她父親或回家後的母親可以冷靜處理。

我們怎麼被對待,我們就如何待人。
今天這件事給我好大的啟發,
處理事件的組長細緻且周全地待我和學生,
讓我也想如此待其他人。
同理,這個孩子的父母若寬容地待她,我想她也有力量好好待自己和他人。
為人父、人母,及為人重要他人不可不慎。

另外,也要提一下今天校長找我去談那位不明理家長的事,
雖然我不喜歡校長,覺得他溫吞無能。
但他今天講了一句我很深省的話,
「受過高等教育,就不能跟他一樣,他不理你你也不理他。」
這樣我和那位家長又有何不同?
他在如此痛苦的處境沒有出口之下,我也沒有格局去處理它。
反省了一下,也許是因為我太認真且確實地面對了,
如果我再多一些馬虎,給自己一些模糊空間,
也許我反應慢一些,裝聾作啞或是語帶保留,
不要管家長直接反應,當然也不會被這些反應所傷。
或許我創造出來的空間,反而能給自己和對方更多轉圜也未可知了。
人生很多課題也未必如我表面所看、所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sot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