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即將入住,一切即將進入新的開始。
她就座落在豐原東北街鐵路旁。
買這間房子,可以說是衝動加上理智的考量。
因為不適應和公婆同住的生活,
開 始四處看屋,
原本想說買在離婆家近的地方,這樣就有理由不用住在一起,
但一想到孩子被干涉、婆婆可能隨時會來「協助」打掃、以後必須通勤二十年,
種種理由,決定改變方向,轉往台中或豐原。
我們夫妻工作都在豐原,
如果買在台中,就變成也要通勤,接送小孩不便,只好捨台中的生活機能,
所以決定鎖定豐原。
至於要買中古屋還是新成屋?透天或華廈也是天人交戰。
買中古屋雖便宜,但要加上仲介費4%,十年內的中古屋屋況好的幾乎找不到,
一般來說,會在一個地方住十年了,要搬動的機率本就不大,
兩三年內的中古屋會賣,不是有問題,就是價錢也當新成屋一樣居高不下。
所以開始看中古屋時,大多是二十年以上的老房子,
有的是投資客裝修過,有的就需要大動工程。
最早看屋時,投資客的房子會讓人心動,主要是省得裝潢,
但現在自己經歷了一遭房子裝修的過程,心中很慶幸當時沒有動搖,不然就沒有現在這個溫馨而特別的小窩了。
不過投資客房子有好有壞,他們有門路,其實裝潢費用較省,換成是你買了中古屋自行裝修也未必便宜。
缺點是他們用材用料你看不到,水電管路是否重拉不能確定,而且漏水、壁癌、地震受損屋無法詳查。
新成屋當然又新又漂亮,但價格高,要付外水電費也是一筆。
後來想想,顧小小孩,最好不用爬上爬下,
我們住婆家三樓,每天光是抱小孩上樓睡覺就累了,一想到有什麼東西忘在樓下,跑上跑下十分累人。
所以,轉變方向去看公寓。
公寓分成華廈與大樓,華廈最高大約是七樓,因戶數少,沒有設管理。
但成員較單純,不過一般都是十幾年以上的老公寓,格局較大,坪數較多。
缺點是沒有管理,公設無法維護,像電梯壞了,低樓層的住戶就不想修。
大樓和華廈優缺點互現,戶數多,有管理,但住戶分子相對複雜。
優點則是收信、倒垃圾方便,而且防盜可以透過管理員,省下一筆透天自行裝修鐵窗的費用。
但好的大樓其實所費不貲,價格直逼透天,管理費也嚇人,
以豐原行情一坪約60元,還要地下室停車管理費,車位還有不夠問題。算下來,一年可買一台機車了。
而除了像台北或台中市區地段好的大樓外,大樓折舊非常快,六年後大約只剩一半價值了,
像豐原這種小市鎮,想要辛苦賺錢換來的房子不要貶值那麼快,似乎就是要買透天厝。
而中古屋齡太高,價格也不便宜,如果重新裝修,再住個二十年,大概就只剩地價了。
所以我們最後就選擇買新成屋,看能不能找到相對便宜的,
走在路上,只要看到售屋的建案鷹架海報,都會仔細看,
不過大部分建案都是貴得嚇人,千萬、雙併、電梯豪宅。
便宜的新成屋,地點都是在小巷內,動線不佳,不然就是臨近工廠,噪音污染。
後來同事H知道我在看屋,便邀我一同去看她正打算買的房子,
挑了個空堂和她走了一趟,原來這個建案我們看過,
預售階段的空屋和現在完工看來真得差很多,不敢買預售屋就怕看不到成品,
如果遇到糾紛就是很長期和建設公司的纏訟,但預售屋可以議價的空間就很多。

這個新屋是我們看過豐原地區售價最低的,
當然和她的點較偏僻有關,
不過她和主要幹線僅一分鐘的車程,我們買的時候剛好外環主幹道開通,
離上班地點騎機車約五分鐘,但戶數少,應該不易遇到學生。
我們的房子是社區型,共十三戶,說來也巧,我們大部分都是在外環主幹道通車後才成交,
可見大家對市政府會不會如期通車還心懷忐忑,
但一通車這個社區的優點就顯現,難怪半個月內,所有空屋銷售一空。
當然通車後,售價就下不來了,建設公司咬死,待價而沽。
就後,我們擲笅問了媽祖,就決定買下這間房子,
當然,買下之後,契稅、外水電、採光罩、防盜鐵窗、及零零總總裝修、購置家俱、家電,
這些就在找時間紀錄吧。

寫下這些,我有一個感觸,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決定。
每一個選擇都有相對付出的代價,
買房子、找工作、選伴侶都一樣,
做決定的權力何其珍貴,但其相對個責任與風險亦隨之而來。
如果不想做錯決定,一定要充份準備,
做了決定就愛自己所選吧。
我自己其實非常害怕做決定,是個非常容易反悔猶豫的人,
可是每做一個決定不給自己信心,不勇敢去面對,
只會讓懊惱與責咎吞噬內心,
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樂,顏回不是居陋巷不改其樂嗎?
到頭來,房子也不過是外在,
住在裡的人快不快樂,氣氛好不好、有沒有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才是更重要個努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sot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