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穎剛回婆家,第一次幫她洗澡的時候,
婆婆從外頭撿了顆石頭,
說要幫小朋友「壓膽」(台語),意思是讓她洗澡不害怕。
那時我聽了只是笑笑,想說這是老一軰的習俗。
後來孩子不好照顧,
媽媽打電話告訴我,去認石頭公作養子,孩子會比較好養。
後來小穎出院,狀況比較穩定了之後,
帶回埔里去看她外公、外婆,
爸爸一邊整理手邊從田裡採來要讓我帶回婆家的青菜,
一邊說要去撿個石頭,跟婆婆說的一樣,
他說︰石頭配天地。

啊!這真是一句很美的閩南語。
老爸說︰人為的水泥、鋼筋,再怎麼堅固也不比石頭,
任何人為存在的一切,都不比一顆不起眼的石頭還要長久。

石頭配天地,不禁讓我想起遠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初民對身邊週遭一切存在的自然物,有自己的解讀與想像,
它可以是女蝸用來補天的彩石、西遊記孫悟空誕生所在,
或是紅樓夢裡多情寶玉的前世。

而在父親作為一個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儀式,日復一日,
不講任何體面與矯飾。體認的是最原始簡樸的價值,
在他心中所認同的價值或許就跟簡單的石頭一樣吧,
以不變的姿態任風霜洗禮,
能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才是永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sot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