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穎上幼稚園白不再給阿媽帶後,變得愛哭。

回去婆家公公老說以前她在大甲都不會這樣,現在變得「吃樣」(台語)。

我心中很不舒服。

今天,吃飯時她又愛吃不吃,然後她姑丈想陪她吃她不要,竟然就又哭了。

公公冒出一樣的話。

 

晚上回到豐原,睡覺時我問她,她喜不喜歡哭?

她說不喜歡。

那為什麼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哭?

她說︰她不想讓姑丈陪她,然後姑丈說︰啊,妳不要我了?

她一聽到姑丈這樣說就很難過哭了。

所以,妳只是不想讓姑丈陪妳吃飯,但不是不要姑丈?

她說︰對。

原來是這樣,所以妳還是很喜歡姑丈?

她說︰對。

那以後要怎麼說才比較好?直接哭大人不明白妳在想什麼。

她說︰我只是不要姑丈陪我吃飯,但是不是不要姑丈,我還是很喜歡姑丈。

嗯,很好,以後要練習用說的把感覺講出來好嗎?

她說︰好。(只是我在想這樣的情境未來不知會出現幾百遍?)

孩子愛哭有原因,

命令喝咤、寵溺轉移注意,都不能幫助她們把感覺講出來。

 

我在想,或許也有可能我們真得要求小穎太細節、太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resot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